来源:华体会官方网页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12-14 05:38:49
当“双碳”目标与“数字化的经济”的召号唱响,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正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契机,逐步转型以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而过硬的技术与中坚的人才储备,是建筑规划设计企业在新形势下继续向前的新能量。
我们透过筑博设计中坚技术力量的专业视角,窥探筑博设计在新发展背景与形势下的专业思考与应对策略。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统计,2020年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50.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比50.9%。目前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在碳减排目标约束下,我国建筑业碳减排压力大,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亟需重塑建筑业。通过转变传统建造方式,全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碳减排的重要举措。
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教育部等七个部委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推动新建筑全方面实施绿色设计。
“双碳”目标是国家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大国担当,也是应对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势必要转变发展思路,龙头房地产开发企业如碧桂园、万科、保利等都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转型升级。
作为产业链下游的设计企业要紧跟行业变化,在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创新技术发展、低碳设计理念研发上发挥设计企业的引导作用,有机会应多参与双碳相关的标准编制工作和课题研究。
作为设计人员,自身加强“双碳”背景知识的学习,了解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低碳设计理念和案例,学习各地最新的绿色建筑、低碳政策和新的节能标准,以应对未来慢慢的变多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需求。
△点击了解深圳书城湾区城:建筑师将绿色低碳设计理念融入方案中,依托CFD气流模拟等绿色建筑应用技术,通过被动式设计合理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在最大限度地考虑深圳沿海气候特征之上,规划设计“半室外 ”的城市公共通道贯穿建筑内部,大幅度降低空调使用频率、节能减排。屋面则通过大面积的绿植增加固碳、降低碳排放。
△点击了解坪山区档案馆方志馆:建筑立面由竖向三角构件矩阵构成,在遮阳、通风的同时形成了清亮饱和的光影效果,其背后嵌入的倾斜隐框玻璃幕墙,能够大大减少阳光直接穿透、有效节能。同时横向的平台可当作种植槽,与屋顶花园一起增加整体绿化,改善建筑微气候。
筑博设计对于绿色、低碳的设计探索始于2010年,进行了众多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如何从源头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并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排放,是公司近几年的设计方向。
例如深圳美术馆新馆&第二图书馆,建筑整体采用外立面遮阳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辐射。遮阳系统使用的蜂窝石材重量轻、强度高、易安装,拥有非常良好的隔音及隔热能力,能够大大降低建筑能耗。
设计人员对中庭、展厅、典藏室等室内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分析,来指导空调系统末端的合理设置。计算比较了围护结构9种选型下的建筑能耗,以进行最经济的材料选型。对场地进行LID设计,让项目满足水弹性城市设计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得以最大限度实现场地固碳。项目还实现了BIM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全过程应用。
居住建筑例如深业颐樾府,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绿色建筑理念也在多处应用:
项目设置的中置百叶可调遮阳,遮挡太阳辐射,并增加外窗的开启面积,改善室内热舒适度;通过CFD模拟手段,对街区自然通风及场地风环境进行了优化;卧室外窗采用夹胶中空玻璃,阻隔室外噪声;户内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居家空气质量等等。
例如今年完工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孵化基地,项目的绿色建筑措施除了合理的采光朝向、绿色节能材料等的运用外,还有退台屋面绿化、雨水回收和太阳能等等。
数字化手段将城市的发展作为系统性战略来对待,需要在考虑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阶段的方向和具体细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通过数字化技术来保障建筑、城市建设健康、稳定、高效发展与运行,围绕项目建设的各项业务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将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优化规模巨大的中国建筑行业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途径便是将当下快速地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将建筑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步骤实行真正的精细化管理。
在深圳政府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快速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建议(试行)的通知》以来,对于项目报批报建的提交材料作出硬性规定,我们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很多。
之前业务更倾向于BIM咨询,即在设计过程中协助搭建BIM模型,基于BIM模型进行方案比选、设计图纸的精细化审查和设计深化优化等等,更多的是基于BIM模型辅助设计,提升设计质量。现在为了配合政策新规,我们应该提供全过程BIM模型以供项目招投标、设计建造和报批报建使用。
其实政策倡导的 “数字化的经济”、“智慧城市”等一系列举措,对于BIM业务的发展是一个利好,未来BIM的市场应用将会在城市信息模型搭建、三维可视化实现城市应急风险控制等等方面应用,我们也会有更多BIM落地的尝试。
适应政策号召是必然趋势。从BIM的角度看,我们该推进BIM正向设计,提升整体设计师BIM使用能力,建立基于BIM的协同工作模式,这样有助于缩短设计周期、提升效率。
此外,能够最终靠进一步开发BIM模型精细化、标准化,为后续物业运维、对接城市信息模型提供便利,发挥BIM模型最大的价值。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建筑产业和BIM技术为主的建筑业信息化。
“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建筑产业化的课题一定是对建筑产业链条的资源配置不断的优化和整合的过程,会不断的向前产品研发的延伸,和后期的材料、技术与生产的整合。在产品研究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适应时代的。后段的技术的研究中,会是更加集约的,例如MIC模块化建筑、装配式装修等技术的试点和运用。
在具体的操作中,设计的广度需要更多元化,深入到我们正常的生活的状态,设计的深度需要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新形势下作为建筑规划设计企业我们要重新评估设计产品的比重分配和客户的选择。从某些特定的程度而言,能够被市场选择最终能够继续经营的企业,其中长期发展的新趋势会更加稳健。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打造一个以超低能耗建筑或近零能耗建筑规划设计为特色的设计团队,做出标杆项目和自身品牌。
同时,联合“双碳”相关企业打造筑博低碳解决方案生态圈,如建筑光伏一体化、BIM运维、智慧城市等企业,共同合作、创造双赢。
新形势下,建筑规划设计行业竞争压力同样很大。近几年设计项目的特点表现在更加综合与多元的业态、高容高密,难度系数高。
总结几个我们未来工作方向的关键词:“专业协同”、“有创造性且可实施”“速度与质量并重”、“精细化”、“长周期跟进”。
2023年的新篇章已开启,筑博设计正把握着“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高标准,继续运用BIM设计表达手段并深入装配式建筑创新研究。未来已来,筑博设计将在发展潮流下凭借新技术迸发更多新能量,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助力行业转型。
参考资料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