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2015年5月15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地震区划图的发布实施,为新时期全方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
一、充分认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置防护要求,大范围的应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规划选址和抗震设防,同时也是编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地震监测设施建设、社会防御措施制定和应急准备等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基础依据。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国家和社会对地震安全的需求越发迫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地震区划图的颁布实施,是践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本宗旨的有效举措,顺应了国家和社会需求,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提升政府部门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新版地震区划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考虑公众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问题,将抗倒塌作为编图的基本准则。技术上,充分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使用上,采用双参数调整,并提出了四级地震作用取值;结果上,消除了不设防区,全国设防参数整体上有了适当提高,编制过程中,中国地震局与住建、水利、核电等有关部门充分交流和讨论,并广泛征求吸纳了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各级地方政府等多方意见建议。
(一)迄今为止,我国已经编制完成了四代全国地震区划图,并分别于1957年、1977年、1990年和2001年颁布实施,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以中震为标准编制,对相当多地区的罕遇地震参数估计偏低,很难保证抗倒塌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地区往往是大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新版地震区划图着重考虑了公众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问题,将抗倒塌地震动参数作为编图的基本准则,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弱震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
(二)新版区划图总体上比2001版区划图设防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就云南情况,新版区划图中,我省涉及29个县城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做了提高,其中有14个县城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了提高,这些变化为实现防震减灾2020年奋斗目标和全面防御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新版地震区划图对其适合使用的范围、基本规定、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和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首次给出了城镇的地震动参数。
(四)新版地震区划图修编工作从启动到发布历时8年整,地震系统38个单位共200余人参与了区划图的编制工作。修编过程中,编委会广泛收集了国务院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地震部门、相关行业专家和广大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了吸收和处理。与以往区划图相比,新一代区划图基础资料更加扎实,技术是依据更充分,科学认识更加全面,使用更便利、安全。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一项强制性标准,相当于一部技术法规。施行之后,建筑设计企业、设计单位、实施工程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置防护要求进行建设和监理,以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的实现。 (彭 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